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1章 匈奴的出路在哪里? (第2/2页)
下大势为看,赵贼吞并天下的野心昭然若竭,我部若是离得太近,必然会遭到其重点攻击,与其这样,不如先迁移到远离赵贼的地方,那其他人去和赵贼拼斗,如此的话,不管是汉贼胜或者败,均不损我大匈奴之分毫。” “为大匈奴未来发展考虑,大单于可以将主力向东南迁移,进入到晋国的幽、青、冀三州交界之地,那里土地肥沃,粮秣、器械补给容易,更重要的是,会有相当一部分不受晋廷重用的汉人士子投奔过来。我们且在那里休养生息,待天下大势突变,再一举兵出,重建大汉。” 崔游一口气将心中所想合盘托出。 这一谋算,也意味着刘渊要将匈奴人彻底汉化,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刘渊本身对此倒不抵触,但如刘宣那样一心想要恢复大匈奴的贵族,一定会投反对票。 历史上,刘渊建立汉赵,也是得自崔游等人的建议,而刘宣则因为政见不一,渐渐被刘渊所冷落,最后郁郁而终。 这一次,转了一个圈之后,事件的轨迹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只不过,刘渊面临的处境,要比历史上严峻的多。 —— 九月上。 汉军北宫纯所部在拿下马邑之后,继续向九原也就是大同进军。 九原的地理位置已经属于塞外,这里再往北去,就是漠南荒漠的平城,匈奴部落最后的栖息之地,汉军一旦攻占九原,就如同一把刀子架在匈奴人的脖子上,想什么时候割就什么时候割。 为了守住九原门户,刘渊也是亲自上阵,极力游说守城的丘林氏部落,希望这一支匈奴南部校尉使出全部的劲头,坚定的将汉军挡在九原城外。 为了激励和监督九原守军,刘渊也听取朱纪等人的意见,派出数个监军,试图振奋起诸胡士兵的士气。 当然,为了彰显诚意,作为匈奴五部的大单于,刘渊也保证,一定会适时提供支援,在汉军疲惫的时候给予其重创。 在救援这一点上,刘渊再三陈述,如平阳单部被困孤城无援的情况,绝对绝对绝对不可能再发生。 刘渊说的很坚定。 三个绝对表明,他真的不想再发生平阳那样的事情。 九原一战,对匈奴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按照崔游、朱纪等人之前的部署,在马邑一带,汉军被王弥等群寇阻挡了一个半月,气势上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要是在九原再来复制一次平阳大战,那赵广纵算是神,也无法在疲惫的情况下,再创造战场上的奇迹。 刘渊、崔游等人谋划的挺好。 但人性这个东西,是最经不起考验的,汉人是如此,匈奴也是一样。 刘渊的父亲刘豹苦心经营三十余年,终于让南附的匈奴五部强盛起来,但随着赵广兵进关中,匈奴人的霉运就接二连三的到来。 可以充当炮灰的羯胡被赵广杀得血流成河,耶奕于、周曷朱两任羯族首领被杀,匈奴各部之中,呼延氏、单氏、须卜氏或降或灭,也不再有往昔的风光。 如今守在九原的丘林氏,虽然也曾是匈奴四大姓之一,但其忠心程度并不高。 十月上,汉军主力进抵九原外围。 守城的匈奴南部丘林氏部落一日三惊,主张跟着刘渊死守城池的酋帅丘林成,被其叔父丘林勤所杀。 丘林勤借着军心动荡的机会,谋取了族中大权,他倒不是想要投降赵广,而是想将部族从九原拉走,西迁至河套一带。 赵广与刘渊之间,怨仇结的太深。 丘林勤觉得,自己的部落卷入其中,实在太过冤枉,与其充当炮灰,还不得一走了之。 要是在王弥败亡之时,丘林勤就掌了族中实权,并迁移部落,他的这一举措还真有可能实现,但可惜的是,当时族中酋帅是丘林成。 守在九原的匈奴人弃城而逃。 汉军闻讯之后,立即出兵追杀,北宫纯的凉州大马一顿猛冲猛打,将拖家带口的丘林部落杀得大败。 虽然说丘林氏曾是匈奴四大贵族姓氏之一,但他们败落的速度比呼延氏、须卜氏还要彻底,早就没有了当年风光的丘林匈奴,其战阵就像纸糊了一样,被汉骑冲得七零八落。 九原一战,丘林氏被杀部众三千余人,丘林勤也没活下来,他在逃亡途中坠马,被踩踏而死。 丘林匈奴被俘包括老弱在内四千众,整个族群自此灭亡,被俘的这些人中,有些幸运儿活了下来,也随之将自己的姓氏改为丘姓或者林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