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3章 与吴国太子联姻 (第1/2页)
联吴、联魏。 说说轻松,执行起来难度很大。 就拿吴国来说,魏吴、晋吴之间大小战事打的已经数不清了,彼此之间仇怨结得太深,联合之议即便是大势,也总有人反对。 而要想说服这些反对的人,晋国这边必须拿出真真实实的诚意来,而且这诚意还不能是空口白话,因为晋吴之间根本没有什么信任感。 前番司马炎为了集中力量对付赵广,曾经将寿春让给了孙皓,但后来晋国又复夺了寿春,这件事让主张北伐的老将丁奉很是不满。 幸运的是,八月份的时候,丁奉终于死了。 司马炎及晋国朝堂听到丁奉死去后,群情振奋,高兴不已。 迁都开封之后,晋吴之间的距离拉近,晋国这边对吴国的情况也更加的了解。吴国看似强大,实际却是弱的一逼。 吴国真正的支柱只有两个人:丁奉和陆抗。 吴国大司马丁奉,活了足足八十有余,前期只是小将,不显山露水,而到了后期,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甚称老当益壮的典范, 如果真拿一个人和其相比的话,蜀汉这边廖化勉强算一个,但就取得成就来说,丁奉要比廖化超越太多。 丁奉一死,支撑吴国的支柱就倾倒了一半,只剩下荆州的陆抗在苦苦支撑,而且陆抗的身体也极是不好,说不准什么时候也病逝了。 “陛下,孙皓那残暴屠夫还整天喊着北伐北伐,这一回丁承渊一死,臣看他连带兵的将领都派不出来?” 荀勖等人一脸的幸灾乐祸,这几年来晋国被汉国欺负的够呛,连吴国也时不时的派兵打打江淮,虽然没有什么战果,但也牵制了晋军一半的力量。 在多线作战的情况下,晋军只能疲于应付,发动不了对汉国的反攻。 “好了,丁奉是吴国的主战派,他这一死,我国在江淮方面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不过,陆抗还在,我们又共同面临汉国这个强大的敌人,能避免争端最好。” 司马炎在稍一沉吟之后,便理智的做出了选择,于他来说,赵广才是真正的对手,而孙皓根本就上不了台面。 “何邵,你和大法师辛苦一下,出使建业一趟,将我大晋有意联合吴国,共同抗汉的诚意告知孙皓及吴国朝堂。” “只要吴国同意出兵,与伪汉接战,不管是荆州方向,还是交州方向,都可以作数。至于我大晋的诚意,朕听闻孙皓恨宗室孙秀入骨,要食其肉而后快,你告诉他,答应联合攻打伪汉,孙秀可以交还给吴国。” “另外,听说吴国太子瑾知书达礼,为人恭谨,年龄与平阳相仿,两人又都是嫡长子、嫡长女,身份上也合适,若是两国能结秦晋之好,也是一桩美谈。” 吴国太子孙瑾,在宝鼎四年(公元269年)被孙皓立为太子。 平阳公主司马徽,司马炎和杨艳的嫡长女。 现年只有十四岁,长得花容月貌,又兼善书女工,是洛阳和开封两地世家子弟的倾慕对象,司马炎生性风流,对女子很是偏爱,对这个长女也是视若珍宝。 但这一次,为了联吴,司马炎也是豁出去了,女儿的幸福可以不要,但江山一定不能丢。 为了进一步促成联姻之事,司马炎还说动了高僧竺法护与何邵一起出使,佛教在吴国的传播范围很广,特别是在孙权、孙亮当权时,江南一带的佛寺建设比晋国这边还要更多。 宗教这个东西。 看起来不起眼,但影响力却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