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父亲是赵云_第437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7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第2/2页)


  “前些年,我贩马到过范阳郡以北右北平、渔阳等地,那里与大草原接壤,又是昔日七雄之一燕国的疆土,汉胡杂居,民风勇烈,心向汉国的人并不是太多,我们只要振臂一呼,就能招募部众,假以时日,也能聚起一支不输于白马义从的劲骑。”
  “唯一可虑的是,北方的鲜卑人正在崛起,要是他们的铁骑南下,我们这些步卒为主的部队,不是鲜卑骑兵的对手。”
  汲桑通晓北地情况,给尚且年轻的石勒普及着这些在后世看来很浅显的知识,在三国时代,这些都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石勒想了一阵,终于咬了咬牙,道:“也罢,我们就去幽州,离赵阎王越远越好,让晋国的汉狗、吴国的汉狗,与他赵阎王先打一个你死我活,说不定等我们壮大起来,赵阎王已经败亡了。”
  石勒一边自言自语着,一边心中希翼起来。
  乱世争霸,名将被无名小卒所杀的战例举不胜举,按石勒对赵广这人的了解,像赵广这样喜欢冲杀在前、又极度自负的主将,总有一天会遭到不测,而到那时,他石勒的机会就来了。
  毕竟,论年纪,赵广要大了石勒不少。
  时间,在石勒这一边。
  石勒此时还不知道,刚刚在白沟取了刘渊首级的赵广,并没有收兵回师的想法,相比和晋、吴汉人之间的内斗,赵广更关注石勒这个后赵残暴皇帝的死活。
  “全军继续北上,追杀逃窜之胡骑,发现石勒旗号,速速回报。”
  “命令平阳营,在范阳一带阻击逃窜之敌,告诉李矩,就算打光了整个平阳营,也不能放跑了石勒。”
  赵广对击胡、杀胡的执着,让不曾见识过胡虏残暴的马融、张瑛等人有些不理解,相比而言,傅佥、祖逖、夏侯泽等久在北地的汉将则雀跃不已。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教员的这句名言,赵广始终铭记于心,相比傻子司马衷、暴徒孙皓,石勒无疑是这个时代最为危险的对手。
  趁着石勒势力未成、羽翼未丰之机,早早的了结了这个羯胡的性命,才是汉国当下最为重要的任务。
  ——
  幽州南,范阳郡与渤海郡交界处,高阳郡,平阳营驻地。
  十月下旬的时候,易水已经开始封冻,来自西北冰原的寒风就像刀一样,刮过平阳营将士的脸上,生生的疼痛。
  李矩在祖逖的常山营南下之后,独立承担起了幽州一带的袭扰任务,平阳营也在这段时间,迎来了兵力暴增的契机。
  祖逖用兵,和赵广一样,兵不精不用,常山营的战斗力已经直追汉军的七大主力营。
  而李矩则不然,出身县丞的他,更熟悉活跃在北方的多支乞活军的情况,在他的联络和感召下,冀州北部和幽州一带的大大小小汉人武装,纷纷投奔李矩,这使得李矩的平阳营兵力达到了令人不敢想象的二万人。
  这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赵广的中军也不过三万人,而李矩一个新附的营头,就有中军的三分之二。
  “矩用兵不如陛下,也不如祖士稚,要挡住北上的胡虏,唯有靠人数来堆砌,否则的话,阻敌的任务势难完成。”
  面对参军祖纳、部将郭默的担忧,李矩概概而谈,心中豪情万丈,直舒胸意。
  要是能够将石勒等惑乱中原的胡虏歼灭,他李矩就完成了心中所愿,至于说被人猜忌,那又有什么要紧。
  天下若是太平,他李矩没有兵权,只当一个闲职县吏又有何妨。
  汉军继续北上围追石勒,出人意料的没有先转头灭晋、灭吴,句安领导的博闻司将这一动向广为宣讲后,让天下汉人士子议论纷纷。
  有民族情结强烈的汉人有识之士,对赵广顾大义舍小利的行为大加赞许。
  而随着汉国博闻司将一桩桩、一件件胡虏残害汉人的事件揭露出来,北上的汉军,还有赵广的一言一行,更是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唯心中有大义,方能统一宇内,振我华夏。赵广汉人之英雄也,汝等好自为知,不可自误。”在江东的建业,已经在病榻上躺了一年多的陆抗,在临终之前,当着陆晏、陆景、陆机等人的面,说出了心中真实的想法。
  吴国最后的擎天柱倒了下去。
  不过,陆抗是带着微笑阖上眼睛的,他没有遗憾,为了吴国,他已经尽了全力,至于以后天下归属,陆抗已经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