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5章 反应迟钝 (第2/2页)
船队后面连续超过几艘大船,贴靠上了齐州号,一名熟悉开京附近地形、水路、陆路的向导从齐州号下到了走舸船上,还将两根齐州号上修船备用的长木杆传递到了走舸船上。 走舸接到人和木杆后,快划几浆超过了齐州号,一直航行到齐州号前方两里处才与船队保持同速,一边探路一边带路。 而之前拦住船队的两艘剑船,一艘回去复命,一艘一直跟在齐州号旁边。 船队从江华岛北边绕过,进入礼成江,刘信启站在甲板上可以看到,前面的走舸船前后已经绑好了长木杆,长木杆一头伸入水中。 由于开城距离海岸线并不远,船队航行了一个多时辰,太阳升到了最顶端时到达了开城西边的港口。 船队停在距离港口一里左右的河中心等候,前后绑着长木杆的走舸则开始在港口里转悠,测量港口码头附近的水深。 只见走舸在接近码头还有十几步的距离之时,船头突然猛的往下一沉,接着就听到一声微弱的咔嚓声,然后船头又猛的翘起。 可以明显看到绑在船头的长木杆已经折断。 这突然的变故,导致走舸上一名没扶稳的水兵掉到了河里,船上的其他人连忙将其救起。 “看来福船不能靠岸了,只能用沙船来回倒运了。” 站在刘信启旁边的李仓说道。 就在这时,从港口里终于驶出来一艘小船,朝着齐州号划来。 对于兴汉盟的大型船队来访,开城西门外的港口管理终于算是有反应了。 “今后兴汉盟要是反应这么迟钝,早晚被人偷袭了。”刘信启评价道。 李仓却有些不以为然: “这个速度很正常,信息传递需要时间,决策也需要时间,就算是我们,也不会做的比他们好多少。” 李仓这样一说,刘信启也反应过来,这个时代并没有迅捷的通讯方式,全靠一双腿来回传递信息命令,好一些也就是多两条腿。遇到这种情况,确实会显得很迟钝。 “那就想办法,制定应对预案,将信息传递和决策的时间省略掉。” “巡逻和警戒人员,只要遇到预案中有规定的情况,就可以直接采取行动。不能像这高丽国一样,外来的船只都航行到京城门口了,才迟钝的派一艘小船过来试探。” 刘信启说道: “若是我们真有歹意,这港口现在都被我们攻下了。” 虽然福船不能靠岸,但是沙船可以冒着搁浅的风险抢滩,以第三船队的实力,确实可以直接攻下这港口。 “此次回去后,就探讨制定。”李仓没有再反驳,直接应道。 毕竟刘信启说的确实有道理,也有可操作性。稍微一思量,就明白这样做确实可以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速度。 小船靠近后,崔武下到下层甲板,与小船上的人员交涉,过了一会儿上来汇报: “是港口的小吏,要求我们只能一艘船靠岸,然后去官府登记备案,得到允许后方可与本地商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