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十四 骑兵墙 (第2/3页)
道他们都是木头人不成!? 没时间多想了。双方都是高速冲刺,百来米的距离,留给他们放箭的时间也就那么十来秒,刚好够射三支箭。射完这三支箭,明军都近在咫尺了,后金骑兵不得不放下弓箭,抄起了长矛马刀,准备肉搏。骠骑营的号手再次吹响号角,所有骑兵放声狂呼,“万胜”呼声直上云霄,几百杆马槊齐刷刷的放平,指向前方!冲在最前面的后金骑兵看到一层层马槊朝自己直挺挺的撞过来,脸顿时就白了!他们的马刀、长矛甚至重剑都太短了,面对三米多长的马槊,那种心情……就跟以短小绵软著称的日本男子跟非洲黑叔比赛男性器官的尺寸差不多!最重要的是,对方是一堵墙一样撞过来的,他们每个人至少要面对两三杆马槊,三头六臂都招架不过来! 野蛮! 卑鄙! 面对骠骑营这种完全不讲理的打法,自诩“骑射无双”的后金骑兵只想放声大叫:“你们的打法是完全错误的!哪有你们这样打骑战的!这不合理!”他们至少能指出骠骑营十几二十处战术错误,比如说不射箭还击,看到对方撞过来也不规避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等,但是战场从来都不是讲理的地方,甭管他们服不服气,几百杆马槊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四堵骑兵墙就在那里,不远,不近! 嘭! 两股红色骇浪毫无花巧的撞到了一起,人仰马翻,好些骑兵是迎相对撞,人和马都是筋断骨折,死得异常凄惨。但这样的倒霉蛋毕竟只是少数,更多的后金骑兵是直愣愣的撞到了马槊上,锋锐异常的槊锋轻易的洞穿他们身上的棉甲,撕裂血肉,透体而过,巨大的冲击力让槊杆一下子绷成弓形,槊锋借着这股弹力从被刺中的后金骑兵体内拔出,带出一股股污血,被刺中的后金骑兵眼球凸出,不敢置信的看着胸部那个鲜血狂喷的创口,带着一腔震骇和不甘倒了下去。也有不少很幸运的避过了第一排马槊,从骑兵墙的间隙穿过,死里逃生,但他们马上就发现,这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因为还有第二排马槊在等着他们,就算他们人品爆发,又躲过了这一排,后面还有两排呢!很多后金骑兵就这样撞死在那一层层马槊上,能够接连躲过四排马槊,安然无恙的从骑兵墙中冲出来的,实在是少得可怜。骑兵墙轰隆隆的往前辗压,骠骑营的骑兵根本就用不着刻意的去刺哪个,只要对马槊持平对准冲过来的后金骑兵,就会有人撞死在他们的槊尖上,这四堵骑兵墙像狂风一样扫过,所到之处,后金骑兵纷纷被挑落马,槊锋所向,一地死尸,仅仅是一个回合的冲撞,后金骑兵先前用弓箭给他们造成的伤亡就连本带利的还回去了! 所谓的骑墙冲锋,是近代骑兵一种新型战术,为波兰人所创。在此之前,骑兵的战术一直是以奔射为主,利用自身强大的机动能力和精准的箭法,像狼群一样撕咬着敌军,给敌军放血,削弱敌军的意志,蒙古军队的曼古歹战术算是将骑射发挥到了极致,打遍欧亚大陆无敌手。这样的打法让农耕民族很无奈,以步兵为主的农耕民族一旦在平原上遭遇游牧民族的大批骑兵,崩溃只是迟早的事情————比如说古罗马军队,就不止一次被帕提亚、萨珊的弓骑兵生生射垮。当然,他们也拥有很强的肉搏能力,用马刀、长剑、长矛等武器,马上马下都顾得到,一旦上了马背,就跟钉在上面了一样,任凭马匹怎么颠簸都纹丝不动了。这种轻装飞骑士被称为轻骑兵,在战国时代,令人惊艳的大赵飞骑就是以轻骑兵为主的。有轻骑兵自然有重骑兵,所谓的重骑兵,名副其实,一大特色就是重,人马俱披重铠,手持数米长的长矛,一旦发起冲锋,简直就是山崩地裂,无可阻挡,在我国的南北朝时代,北魏就没少面对柔然重骑兵的冲击,很多时候是一冲即垮,威力可想而知。至于欧洲重骑兵,那简直就是走火入魔了,那些骑兵整个就是一个铁罐头,全身上下用铠甲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个眼窝,马匹同样也披着铠甲,连人带马重量超过半吨,其冲击力难以形容。不过重骑兵一大缺点就是